我国中东部高温显著 南北同现“桑拿天”
早上起床刚一开窗,湿热的空气便迎面扑来,如同身上裹了一层看不见的棉被;闷热的天气全天不休,令人感觉“无处可逃”;浑身是汗,但却因为空气的高湿度而难以蒸发,起不到散热的效果。这便是近几天在“桑拿天”的笼罩下人们的真实感受。民众一边忍耐着高温之苦,一边不禁要发问:高温将肆虐到何时?对人们生产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去年的持续高温是否会再现?
高温来势凶猛
7月18日,我国正式进入最炎热的“三伏”,而高温天气也如期到来,闷热潮湿的天气笼罩了我国中东部大片地区。19日,华北、黄淮、江南及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局地达38℃至39℃。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台风相比,高温天气的持久力显然要胜出许多。根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几日,中东部的高温天气将愈演愈烈,范围也将继续扩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认为,与前期(7月8日起)的阶段性高温相比,此次高温天气要更强一些,且以闷热的“桑拿天”为主。“前期高温天气,大部地区气温在35℃到37℃之间,强度并不是特别强。而这次高温天气有所不同,从18日开始,长江中下游可能会正式出梅,梅雨天气结束,来自热带地区海洋的暖气团(即副热带高压)控制了这一带。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正式进入伏旱季。未来一段时间,黄淮、华北、西北东部地区都将是高温‘唱主角’。”何立富解释说。
对于华北地区而言,人们对高温的感受可能格外强烈。华北地区上一轮高温主要由来自欧亚大陆的暖气团控制,虽然气温高,但湿度并不高,整体而言人体感觉并不难受。而这一轮高温天气主要受热带海洋暖气团控制,无论昼夜湿度都较大,在气温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人体会感到很不舒服。
长时间持续高温难再现
去年夏天,高温天气统治江南、江淮一带地区达一个月之久,影响特别严重,在很多地区创造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高温历史纪录。那么,这样的天气是否会重演呢?对此,何立富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未来台风活动的加强,将影响副热带高压,使其无法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据我们的气象资料分析来看,未来10天左右时间,长江中下游出梅,正式进入高温干旱时间。但随之台风活动也有明显加强,而且很可能会登陆北上。北上台风的影响会使得副热带高压撤退,使其影响无法长期持续。这样一来,像去年那样持续一个月的高温天气很难发生,今年可能更多表现为阶段性的高温天气。”何立富说。
高温热浪须严防
面对大范围的“桑拿天”,人们在看天气预报时可能要多留一份心了,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实际的体感温度,可能会比预报中的气温高出不少。
气象部门所监测、预报的气温,是指在没有太阳辐射状态之下,位于距离地面1.5米处百叶箱里的温度。而人的体感温度除气温之外,还受到很多其他要素的影响,包括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力,以及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如树荫下与阳光暴晒下的体感温度相差巨大,差距可达10℃以上。体感温度也与人的着装有很大关系,例如黑色衣物会吸收太阳辐射,白色衣服会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何立富说:“总体而言,体感温度对湿度敏感性最大,此次高温天气主要在海洋性气团控制之下,湿度很大,人体会感觉特别难受。”
如今,大部分民众都已经正确认识到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在这样严苛的天气条件下,人们需要格外注意防范。
何立富认为,户外作业群体是最值得关心的,“高温热浪的后续效应会产生对人身体的危害,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安全。要尽量减少或避免在高温中进行户外作业,特别是在午后的高温最强时段。对普通公众而言,在高温天气下,需要准备防暑降温药物,预防中暑发生。”
此外,高温天气将对供水、供电构成较大负荷。因此,城市供水供电部门要准备好应急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水电供应。另一方面,高温常常与干旱联系在一起,前期发生旱情的地区可能进一步加强,需要做好抗旱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