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来袭 我国秋粮或将受影响
近日,多家媒体和国外学者纷纷关注厄尔尼诺动态。美国克瑞顿大学名誉教授ArtDouglas博士表示,未来6个月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将为美国的农作物生长创造理想条件,同时也会为澳大利亚、中国、巴西和印度带来干旱,影响农作物产量。另据环球外汇报道,美银美林称,厄尔尼诺天气或将印度CPI推高至8-10%,若季风正常则可达7%。各方消息蜂拥而至,人们不禁猜测,下半年极端天气会不会更加多发,程度更为严重?厄尔尼诺会不会给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带来重创?
今年或现中等强度以上厄尔尼诺事件
海洋表面温度变化将影响到全球气候,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表面温度比常年平均状况持续偏高,将引起大气环流出现明显的改变。一般认为,如果海洋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即可认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若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分为5个等级,持续时间越长,月累计偏高值越大,其强度就越高,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1980年至2013年,全球共发生9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据统计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厄尔尼诺持续时间越长,温度偏高得越多,对农业影响越大。据介绍,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全球粮食减产。在历史记录中,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发生两次强厄尔尼诺事件,世界上许多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旱涝灾害,导致全球粮食减产20%左右。1983年和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也发生了严重洪涝,均给农业带来了损失。
今年厄尔尼诺事件或对我国秋粮造成影响
出现在春夏季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影响到当年的秋季和来年的冬春季。今年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灾害,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秋粮产区初霜冻日期提前;冬季我国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北方发生冬旱;明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冷害。针对厄尔尼诺事件将对我国农业造成的影响,专家特提供以下建议。
南方:防范低温阴雨寒露风
科学确定品种。根据积温、气候等条件,科学确定主推品种,选用抗低温、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的高产中晚稻品种。及早搞好种子调剂调运,防止越区种植。
适期移栽育壮苗。合理安排播栽期,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稻播种期要以9月10日-15日前安全齐穗、避开“寒露风”危害为依据,根据早稻让茬时间、晚稻品种特性、生育期和秧龄综合确定播栽期,早播早栽,淘汰直播,肥水调控,壮秧移栽,缩短返青期,促进早生快发。
科学施肥促早熟。落实增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风措施。通过苗期增施分蘖肥促快发,抽穗扬花期喷施壮粒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齐穗。长江流域晚稻分蘖肥要在8月20日前施完,壮粒肥在9月15日前施完;华南地区晚稻分蘖肥在8月25日前施完,壮粒肥在10月1日前施完,促使晚稻安全成熟。
控水增温防灾害。中晚稻在抽穗扬花期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时,采取白天排水增温护穗,夜晚灌深水(7-10cm)保温护根的措施。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冷害时,及时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以减轻低温危害,提高结实率。
抢收抢晒颗粒归仓。科学调度农机,抓住间隙晴好天气抢收、抢晒已成熟作物,来不及收获的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低温阴雨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
北方:防范秋旱
浇水增墒。提前检修灌溉设施,加强旱情监测,一旦旱情发展蔓延,在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采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推广喷灌、滴灌、垄灌、隔垄交替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或水袋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减轻干旱损失。
农艺保墒。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在灌溉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蒸发;无灌溉条件的等雨蓄水,采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
化控增湿。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增加植物的抗旱性,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连续进行多次喷雾,增加植株穗部水分,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及养分,提高籽粒饱满度。
东北:防范早霜冻
多铲多趟促生长。对玉米、马铃薯等旱地作物,要把铲趟深松作为抢夺积温、防止草害的重要措施,加快铲趟,多铲多趟。对水田作物,要实施浅水灌溉,坚持做到薄水勤灌,晒田提温,科学施好分蘖肥。
综合措施防早霜。生育后期及时站秆扒皮晾晒,加速孕穗和籽粒脱水,降低籽粒含水量,促进快熟。一旦发生早霜,迅速开展人工熏烟防霜,切实减轻早霜影响。对发生轻霜危害的作物,要本着“不下酷霜不开镰”的原则,引导群众不要急于收脱,适时晚收,促进后熟,提高产量和品质。
北方冬麦区:防范秋冬连旱
科学确定品种。合理安排好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布局,推广选用抗旱品种,杜绝盲目引种,防止越区种植。
抢墒适期播种。提早准备好机泵、柴油等物资,新打一批抗旱机井,保证抗旱需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品种特性,科学安排播期,加快进度,适期播种。墒情适宜的地区抢墒播种,防止墒情散失。墒情不足的地区浇水造墒,做到足墒播种,确保种在适播期。
提高播种质量。合理确定播种量,构建合理群体。搞好机械配套,精细整地,扩大深耕深松和播后镇压面积,做到“秸秆还田必须深翻,旋耕麦田必须镇压”,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早查苗补苗,防止缺苗断垄。
确保安全越冬。加强肥水调控,促弱转壮,培育壮苗。对早播或播量偏大的麦田,采取化控、镇压等措施,控制旺长。把浇越冬水作为抗旱防冻的关键措施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地方做到能浇则浇,确保小麦安全越冬。